针对快变无人威胁,瞄准典型作战场景,空军将面向全国征集作战概念、先进技术、成熟手段、智能算法,通过方案评审、实物比测、算法竞优等方式遴选优质成果,牵引国内优势力量聚优创新,加快推进反无装备体系建设发展。有关事项如下:
一、 活动名称
反无争锋-2025
二、 组织单位
指导单位:空军装备部
主办单位:空军工程大学、航天科工集团承办单位: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、航天科工集团十院、空防系统分析与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、贵州省高端智能装备实验室
三、 活动科目及安排
(一) 智能算法大赛
重点瞄准无人机/蜂群饱和威胁,针对性解决反无识别跟踪难、威胁评估不准、任务分配和火力控制复杂等问题,设置三个赛道,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算法和新手段,推进大模型数据和推理链的落地应用。
赛道一:无人机反制新概念赛道
科目1:无人机集群反制概念设计创意(科目代码:SF01)。
科目2:反无作战管理战术大脑设计创意(科目代码:SF02)。
科目3:反无任务分配算法设计创意(科目代码:SF03)。
赛道二:无人机及无人机集群智能识别赛道
科目4:基于小样本多维特征数据的无人机目标类型识别算法(科目代码:SF04)。
科目5:基于无线射频信号的无人机目标识别(科目代码:SF05)。
赛道三:群对群博弈对抗赛道
科目6:智能集群蓝军动态对抗算法(科目代码:SF06)。
科目7:反无集群协同导航控制算法(科目代码:SF07)。
科目8:多智能体协同编队拦截算法(科目代码:SF08)。
(二) 创新成果遴选
瞄准反无技术下一步发展方向,组织开展技术成果遴选,根据技术成熟度,择优进行静/动态演示,主要内容有:
1.“机对机”拦截手段比测
(1)机动目标拦截(科目代码:LJ01),演示验证拦截机拦截机动目标能力。
(2)群目标拦截(科目代码:LJ02),演示验证拦截机拦截群目标能力。
(3)俯冲目标拦截(科目代码:LJ03),演示验证拦截机拦截俯冲飞行目标能力。
2.反无创新技术竞优
根据攻防对抗的实战逻辑,对反无全链路相关技术竞优遴选。
(1)探测识别(科目代码:JY01)。主要以遴选实物为主,针对各类探测跟踪手段,重点研究解决多源信息融合难、航迹不连续、单/群目标识别能力不足、虚警率高以及在复杂电磁和天候环境下降能低效等问题。
(2)指挥控制(科目代码:JY02)。主要以遴选相关软件为主,主要包括智能决策支持、多源情报融合与态势感知、任务分配与协同控制、异构武器协同作战规划、作战资源高效管控等技术。
(3)反制拦截(科目代码:JY03)。主要以遴选相关实物为主,主要包括:①各类拦截装设备相关技术;②现有装备的能力提升与电磁频谱管控技术;③新域新质手段低成本、模块化、轻量化、小型化技术。
(4)保障技术(科目代码:JY04)。主要以遴选相关实物为主,主要包括信息传输、安全防护、时统、定位定向、快速补能、降低能耗、伪装防护等相关保障技术。
(5)效能评估(科目代码:JY05)。主要以遴选相关软件为主,主要针对各类拦截手段,研究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、动态对抗环境下的持续评估技术、评估可视化与可解释性技术等。
四、 参赛对象
(一) 智能算法大赛
报名参赛队伍需要具备成果转化能力,鼓励“高校+企业”组队参赛。
(二) 创新成果遴选
参赛对象包括军内外科研单位、军工单位、研究所、高等院校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。
五、 活动奖励
一是颁发证书。区分板块类别,遴选优秀作品,以空军装备部名义颁发证书。
二是成果孵化转化。区分项目类型和技术成熟度,结合军方需求,优先推荐至反无体系建设等项目转化渠道。
六、 报名方式及时间安排
(一) 智能算法大赛
1.智能算法大赛报名网址:https://cuas.schainbaas.com/home;或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跳转。
2.智能算法大赛具体时间安排见报名官网。
组委会联系人:付老师,联系方式:18386120633
(二) 创新成果遴选
直接联系对应参赛科目组委会联系人进行咨询并提交报名表。
1.“机对机”拦截手段比测报名
8月20日报名截止;9月上旬参赛队伍进场完毕;9月中旬完成设备联调和科目比测。
组委会联系人:张老师,联系方式:17602905826
2.反无创新技术竞优报名
8月15日报名与材料提交截止。参赛材料除技术报告外,实物类需要提交使用说明书,软件类需要提交软件说明书。
组委会联系人:李老师,联系方式:15129055214
以上创新成果遴选,非涉密技术通过互联网渠道提交至组委会,涉密技术等需要通过涉密渠道提交至组委会。作品形式为装(设)备实物或软件系统的,如需提交实物或软件,与组委会联系人具体沟通提交方式;相关文件模板线下沟通对接。
七、 特别申明
(一)参赛作品应具原创性,无知识产权争议,参赛团队必须签署作品原创性证明和知识有限使用权声明。组委会对因知识产权引起的任何实际侵权概不负责。大赛组委会拥有参赛作品知识有限使用权,有权对作品进行编辑、使用。
(二)未入围决赛作品不再另行告知,不予退还参赛作品。
(三)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