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第九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
世界数字城市大会
全国无人机行业协会联席会议机制
协会公告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行业资讯 > 市场调查 > 正文

无人机产业面临变数,各方博弈监管政策

2016-04-25 09:39:10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:admin 点击次数:11863次字号:|
有机构预测,到2020年,无人机行业产值将超过千亿。无人机市场被看好的同时,其市场监管、行业准入、产品规范均处于空白期,如何让市场处于适度监管下的自由发展,对政府相关部门、众多参与企业都是新的课题。

    “希望是去呵护这个产业,而不是用懒政去一刀切。”王帆说。


    从全球范围来看,美国的无人机监管政策走在前面,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,多是在参考甚至照搬美国的政策。


    2015年,美国出台了无人机监管的系列政策,包括无人机必须进行备案制度,另外每一架无人机必须配备一名专业操控人员,必须获得相关的执业牌照,另外无人机必须在操控员的视线之内飞行。


    有企业认为,这些监管规则过于严格。其中以致力于发展无人机物流的亚马逊公司为代表,意见最大。2015年4月,亚马逊向FAA(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)致信,督促后者放宽无人机测试规定。


    相对来说,国内的监管还在初级阶段,对于政策制定方来说,遇到的问题也都是新问题。2015年底,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在例行记者会上表态,无人机不能无人管,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系列法规和标准。


    FAA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无人机的政策,近期还在做不断的调整。监管对产业的影响不言而喻,从大众媒体上,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参与和游说的身影。


    比如中国大疆无人机参与的“小型无人机联盟”,即是一个产业游说团体,致力于促进“修改商业、休闲及慈善用途无人机的政策和法例,容许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控制的视距内飞行”。


    王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原属于联盟成员的大疆、3DRobotics、Parrot和GoPro,刚一起退出联盟,另组“无人机生产商联盟”(DroneManufacturersAlliance)。


    王帆透露,退出的原因,即无人机类型千差万别,不同类型无人机的利益诉求,也是千差万别。所以“和平分手”,重新组队,做“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事情”。


    王帆总结,当下中国关于无人机的政策,正处在一个敏感纠结期。


  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,在政府政策制定的过程中,企业、行业协会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博弈,也是各方逐力。


    同样在推进无人机送货下乡的京东集团,已经与两个县达成合作,在当地推行无人机送货试点,政策也是该项目落地的主要瓶颈。


    京东方面透露,一方面积极试点,同时也在关注政府政策的制定,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设立。


    一家江苏企业负责人认为,当下比较活跃的大企业,资金和公关活动能力较强,在制定政策过程中有很多话语权,但小企业的声音容易被淹没。


    他希望政府在最终出台意见之前,能充分听取各类型企业的意见,特别是能兼顾一些规模不大,但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。


    政策变数


    处于“纠结敏感期”的无人机产业,遭遇正在制定的监管政策,或许成为产业发展的重大变数。


    亚马逊发言人多次公开吐槽FAA的政策,其发言人PaulMisen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,亚马逊无人机面临两大挑战,技术与监管,但相对而言,监管政策问题更难把控。


  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国内一些无人机企业时发现,各方对监管政策的看法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。前述大疆无人机退出“小型无人机联盟”,另立新组织,也证实了各方意见的分歧。


    亚马逊的观点更多代表了发展物流应用的无人机企业观点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部分国内消费机、农业植保机厂商,对监管政策持相对“审慎乐观”态度。


    无锡微翼航空负责人吴桂林表示,以他们生产的农用植保机为例,各种生产厂商质量参差不齐,如果有行业标准和监管政策的话,更有利于市场去粗取精,有优质核心技术的企业最终能活下来,是好事情。


    他表示最关注的是空域方面的政策,如果对飞行的限制过于严格,可能会影响一大批企业。他希望政策能有更多的灵活性和空间。


    湖北电鹰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蔡晓华,则对监管呈现积极的态度,因为他们很大一部分业务,是做无人机驾驶资格培训。


    他认为,随着无人机监管政策逐步规范,带证上岗是趋势,他个人很看好无人机驾驶培训市场,严格的监管政策更有利于他们的培训生意。


    大疆的王帆则表示,无人机培训和带证上岗,适合无人机专业应用领域的谋生者,而对于普通消费类无人机,如果也需要严苛的培训驾驶证,就等同于抹掉了大疆此前降低操作门槛的努力。


    对于无人机市场的预期,深创投一位投资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大量的初创型公司涌入无人机行业,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、对下游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,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特别是消费级无人机,部分初创型公司将面临痛苦的转型。


    同时,行业性无人机处于发展初期,市场监管、行业准入、产品规范等处于空白期,如何让市场处于适度监管下的自由发展,对政府相关部门、众多参与企业都是新的课题。


    不可否认的是,无人机市场正在飞速发展,市场规模被各界看好,同时中国无人机领域产生了一批创新企业。比如,深圳大疆无人机的产品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%的市场份额,其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,占其过去总销售额的80%。


    FAA近期发布报告称,到2016年底,无人机数量将达到250万,而增长最快的将是消费类无人机。到2020年,在市场上的700万架无人机中,有430万将是消费类无人机。


    长江证券预测,中国民用无人机2015年总产值约13.5亿元,到2020年大众消费类市场空间260亿元;专业发烧类市场空间40亿元;行业应用类市场空间815亿元,总体上至2020年行业产值将超过千亿。

关键词:产业 博弈 监管 政策